大众日报|“一带一路”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4/01/05 15:17:37


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周年,作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加工企业,魏桥创业集团(以下简称“魏桥”)积极响应国家倡议,立足企业发展,走出了一条改变世界铝产业格局的“海上铝业丝绸之路”。

跨越山海,长达万里的“海上铝业丝绸之路”是如何建设的?这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?为此,魏桥董事长张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。

2013年,魏桥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特殊时期:铝土矿主要来源国——印度尼西亚政府将于2014年1月起暂停铝土矿出口。张波告诉记者,是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给魏桥带来了新曙光:

一是直接在印尼建厂生产氧化铝。由魏桥牵头,联合印尼哈利达集团、韦立投资(香港)有限公司共同投资,很快宏发韦力氧化铝项目签约,拉开了魏桥铝产业链国际产能合作的帷幕。这个项目是中国在境外的第一个氧化铝项目,也是印尼第一个大型的氧化铝项目。

中国方案设计,中国标准建设,魏桥组建团队,联合国内多家参建单位,在一片废弃棕榈园的沼泽地上,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冶炼产业园。2016年一期年产100万吨的生产线投产,二期年产100万吨的生产线2021年12月投产。该项目填补了印尼氧化铝生产的空白,成为吉打邦县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。

二是共建共赢,去非洲找新的矿源。2014年,魏桥的另一条路也在艰苦开拓。世界上铝钒土矿最富集的国家——几内亚正处于埃博拉病毒疫情最严重的时期。张波在与几内亚时任总统见面时,表达了无论最终谈判结果如何,都会帮几内亚建设两个医疗站的想法,并且说到做到,没几天就将建设资金拨付到位,用善举、善意打动了总统,推动了合作进程。

面对当地基础设施匮乏,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局面,张波团队打破常规思维,想到了一种充分利用当地河流资源的模式:借助航运优势,实施海河联运,从矿山出发,经过公路运输、河港码头、海上浮吊装船、海上物流,建设一条崭新的从几内亚到中国的运输新模式,将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,打造了一条跨越山海行程万里的合作共赢之路。

魏桥探索出的独有的海外发展模式,给国内企业提供了经验。在张波看来,企业走出国门,一定要找到合作的利益共同体,通过强强联合、实现优势互补,才是最有效的合作模式。第一位的是要想办法真正融入当地社会,尊重当地老百姓,切实解决他们的一些诉求。同时,要坚持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勇担社会责任,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,做好环境保护。

魏桥作为一家以做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企业,积极响应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率先“走出去”,在实施国际产能合作中,也锻炼了团队,获得了巨大提升。成立海外事业部统筹企业的国际布局,在瑞士、德国都成立了分公司,在招引人才、内部培养等方面,也都更适合国际化要求。

张波对记者说:“我们的眼界得到开阔,思路随之打开,水平得到了提升。比如在精深加工领域的技术合作上,魏桥的德国分公司现在已经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。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AMAP是一个专业的铝金属材料应用研究中心,我们是该中心的VIP会员。过去我们都是学习别人的技术,现在魏桥的研发能力上来了,可以很平等地跟德国的金属材料专家进行技术交流。双方通力合作,研究了更多的新材料出来。放到10年前,这事我们是做不了的,这就是‘一带一路’给我们带来的影响。”